库使一边说,一边签署文书,“还有,今日兑换百贯以上铜钱者,必须出示公凭证件,画吏还要画影图形。”
“三百贯以上的,还有问明兑换理由,理由不充分,也不兑。诸位可明白俺的主张了?”
“否则,过段时日朝廷要铜钱,我等哪里寻来?”
所谓公凭,就是宋金时期的通关核检文书,上面是官府开具的证明,记载本人的姓名、籍贯、财物等信息,也可证明身份。
按照制度,交钞库承办兑换业务时,大额兑换铜钱,需要出示公凭。至于画影图形,是针对大额兑换的生面孔。
这么做的目的,是所谓的防止恶意挤兑。其实是搞清楚,是谁兑走了大额铜钱。
一旦官府缺铜钱了,也能按图索骥、顺藤摸瓜,再软硬兼施的收回铜钱。
反正官字两张口。
可是千贯以下的兑换,本是不需公凭身份证明的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